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洪流中,海上风电作为重要的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形式,获得了慢慢的变多的关注和投资。然而,海上风电机组的安装效率一直是行业内的一大难题。随技术的演进和需求的增加,相关企业亟需找到高效的解决方案,以降低施工风险、提高经济效益。最近,来自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火电工程有限公司的创新突破,不仅为这一领域带来了新的曙光,更可能彻底改变海上风电机组的安装面貌。
2024年12月14日,金融界上传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公开宣布,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火电工程有限公司获得了一项名为“一种平台改造结构及其安装平台”的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22141440U,申请日期为2024年5月。这一专利的推出,意味着公司在海上安装平台领域的重要布局,将助力中国在全球风电市场中的竞争力提升。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激增,海上风电已成为各国实施减碳目标的重要手段。根据国际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署(IRENA)的统计,预计到2030年,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00GW。然而,海上风电机组的安装并非易事,尤其是在大规模、多机组的情况下,传统的施工方法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传统的风电安装船在吊装大兆瓦容量的风机机组时,由于设备适配性差,往往导致安装效率低下。这不仅增加了施工时间,还大幅度的提升了施工风险,可能对项目的整体效益造成影响。其次,在恶劣天气条件下,风电安装船的作业受限,进一步加剧了时间上的不确定性。因此,如何提升海上风电机组的安装效率,已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针对上述挑战,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火电工程有限公司在其新专利中提出了一种平台改造结构及其安装平台,主要构成包括加高底座、叶轮平台和轮毂底座。具体而言,这一平台改造结构的设计为海上安装平台注入了新的活力,解决了以往安装中的众多痛点。
首先,通过设置加高底座,安装平台的主甲板能够有效放置吊机设备,极大地增强了平台的作业能力。其次,叶轮平台的设计使得安装平台的舷侧向外延伸,有效提升了在安装期间风机的固定与支持力。再者,轮毂底座则专门用于叶轮轮毂的固定,确保在安装过程中设备的稳定性。这一系列结构调整,不仅提高了安装作业的安全性,还大幅度提升了安装效率,使海上风电机组的安装变得更简易快捷。
无疑,该专利的取得标志着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在海上风电领域的一次重大技术突破。除了明显提高安装效率,这一新技术的应用还将大幅度降低施工风险,提升风电项目的整体经济性。从长远来看,随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推广,未来的海上风电项目将可能实现更高的装机容量和更快的建设周期。
此外,海上风电行业的竞争正在日趋激烈,各国纷纷通过科学技术创新来赢得市场占有率。因此,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将成为企业在激烈市场之间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障。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背景下,海上风电作为助力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技术,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途。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火电工程有限公司凭借这项专利,无疑将在该领域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这不仅是技术上的积累,更是对行业未来发展的深刻影响。
未来,伴随着更多创新技术的涌现,海上风电的市场将继续扩展,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看到更多类似的进步,助力全球清洁能源的发展目标达成。与此同时,各界也应该更加关注科学技术创新带来的巨大变革,在清洁能源的旅程中,不断探索、前行。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