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合同纠纷是一种常见的合同纠纷。就个案而言,涉及证据材料的收集与分析、诉讼策略的选择、立案、审理中争议焦点
的抗辩、判决以及判决后的执行申请,所有这些步骤构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的完整过程。然而,尽管每个问题都具有特殊性,但其中也蕴含着普遍的规律。问题的发生、发现、解决和管理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我方与北京某公司分公司签订了一份《计量理化设备搬迁合同》,合同于2014年5月5日生效。根据合同约定,我方承诺搬迁和调试检定对方的20台设备,并且对方需要支付我方26.53万元人民币的搬迁和检定费用。
合同生效后,我方按照约定履行了设备搬迁和调试检定的所有工作。对方分别在2014年10月9日支付了10万元银行承兑汇票,并且在2014年11月11日支付了5万元银行承兑汇票。剩下还有11.53万元款项未支付。
我方于2014年12月9日开具了全额增值税专用发票并交付给对方。此后,我方多次催要对方支付剩余的11.53万元,但是对方以经济困难为由拒绝支付。
对方的行为违反了合同约定,损害了我方的合法权益。根据合同约定,如果双方协商不成,解决合同纠纷的方式是向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因此,我方于2018年2月7日向石景山区人民法院提起了法律诉讼。
立案后在法院主持下经过一次调解,一次开庭审理。双方调 解方案不能达成一致。经过法院开庭审理,法院判决对方在判决 生效后十日内支付我方合同余款 11.53 万元及利息 1.829 万元, 判决生效后七日内支付我方诉讼费 1484 元。 对方在法院判决时限内未支付我方上述费用。我方于 2018 年 5 月 15 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2018 年 9 月 28 日我方收到强 制执行款 13.5074 万元。
首先,合同付款比例与具体金额不对等,存在举证不利。合 同总金额是 26.53 万元,条款中 30%的货款应为 7.959 万元,10% 的货款应为 2.653 万元。但是,在具体合同中约定的付款比例与 具体金额的不对等。此种情况下,因标准的不唯一,在权利主张 过程中带来不便。 其次,合同中没有约定具体付款期限。向后开放的时间界 限,是指前面所讨论的有明确的起始点而无明确的终止点,时间 界限相对于起始而向未来敞开,因此导致履行某种义务的截止时 间无法确定。
此种问题在收款合同中的存在一方面对履行义务没明确 的时间节点,不利于对方义务的履行。另一方面,如果发生纠纷, 在诉讼程序中,诉讼时效起算点的计算会因履行义务约定期限的 模糊存在争议。因此,合同文本约定信息应当无误、明确、严谨, 无前后矛盾,同时收款合同中必须约定具体付款时限。
验收时间与产品以及工程的保质期有着密切的关系。合同 在履行过程中,应当留存并谨慎保管验收凭证。验收时间的明确 是质保期的开始以及发生纠纷时的诉讼时效的起算点的前提。 因此,合同履行过程中,应验收后留存验收凭证。
诉讼时效,是为了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促进资源的合 理利用。在收款合同中,应该严格把握收款时间,在诉讼时效范 围内主张权利。对权利的收款时间没严格把控,存在诉讼时效 经过的风险。在发生法律纠纷诉讼时效经过时,若对方提出抗 辩,权利方的主张便没办法实现。因此,收款合同应严格统计收款 截止时间,在诉讼时效经过前主张权利并留存证据。
《民法总则》规定诉讼时效为三年时间,起算点为权利人知道 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损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诉讼 时效中断后重新计算也是影响诉讼权利期间的主要的因素。在提 起诉讼或者仲裁前,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或者义务人同 意履行义务的承诺应当留存书面或者电子材料作为证据。自此, 诉讼时效重新计算。因此,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应当注意保存催 款的书面或者电子材料。如果后期发生就纠纷,可当作诉讼时 效重新计算的有力证据,避免因诉讼时效经过造成的不利损失。
合同纠纷所带来的危害是不可小觑的。当合同中的一方违反合同条款或无故解除合同时,可能会对另一方造成经济损失,甚至破坏交易双方之间的信任关系。
首先,合同纠纷导致受害方的经济损失。在合同中,双方达成了一致的意向并约定了一系列的权利和义务。一旦有一方无法履行合同或者提前终止合同,另一方可能会承受经济损失。例如,B公司向A公司提供了一批商品并按照合同约定提供了货款,然而A公司却未按期付款,这将导致B公司没有办法获得合理的回报,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对于小企业来说,这样的损失可能会对其正常经营导致非常严重困扰,甚至面临破产的风险。
其次,合同纠纷破坏了交易双方之间的信任关系。作为双方之间的承诺和约定,合同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当一方无法履行合同或违反合同条款时,这将严重破坏双方之间的信任关系。失去信任意味着交易双方将无法继续合作,导致原本可能取得的更多商机和合作机会的流失。同时,这也会给双方的声誉造成负面影响,难以吸引其他潜在合作伙伴的信任和合作。
另外,合同纠纷还会导致时间和精力的浪费。一旦合同纠纷发生,双方为维护自身权益往往有必要进行复杂的诉讼程序或者仲裁程序,这将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对于小企业来说,他们可能只有少数的资源和人力来处理合同纠纷,这样的争议可能会拖延数月甚至数年,进一步加深双方的失信和不满。
综上所述,合同纠纷所带来的危害不仅仅是简单的经济损失,更包括信任关系的破裂和资源的浪费。因此,建立和维护合同的有效执行机制,加强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对于避免合同纠纷的发生具备极其重大意义。只有通过建立公正、透明、互信的合同环境,才能实现诚实守信、合作共赢的商业文化,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